兰州新区2025年省级财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方案-z6尊龙旗舰厅

无障碍

兰州新区2025年省级财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方案

来源: 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

时间: 2025/02/05/ 09:59 

字号:[][][]

  各园区农林水务局,新区农投集团:

  为深入推进兰州新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和尾菜处理利用工作,进一步健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建立地膜残留监测“一张网”,全面推动田间环节尾菜处理利用工作,着力提升尾菜处理利用能力,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我局研究制定了《兰州新区2025年省级财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认真抓好落实。

  附件:兰州新区2025年省级财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方案

  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

  2025年2月5日

  2025年省级财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实施方案

  2025年省级财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以奖代补、地膜残留监测、田间尾菜处理利用补助等工作,为顺利完成项目任务,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兰州新区于2012年8月20日获国务院批复,是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胡焕庸线以西唯一的国家级新区,被赋予“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使命。规划范围涉及兰州市永登县、皋兰县的6个镇,总面积1744平方公里;现托管4镇,面积1165平方公里,实有人口63万。位于陇西黄土高原西北部,是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地貌类型,平均海拔高度1910米,土质多为黄绵土,土层深厚,为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6.9℃,年平均降水量300-350毫米,是兰州、白银两市的接合部,地处兰州、西宁、银川3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连接点。中川机场,连霍高速、京藏高速、国道321线等国、省公路干线在此交汇,区位优势极为显著。

  近年来,兰州新区高度重视农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不断健全完善“新区牵头抓统筹、园区监督抓推进、乡镇组织抓落实”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机制,依法规范指导废旧农膜回收,健全完善废旧农膜回收网点4个,已形成园区、镇、村全覆盖的回收网络体系。目前,兰州新区暂无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回收的废旧农膜由确定的回收企业统一缴至外地废旧农膜加工企业加工处理。已建成5个省控废旧地膜残留监测点,持续开展农膜残留监测。经监测,2024年兰州新区农田地膜平均残留1.619g/㎡,1.079kg/亩,较2023年呈下降趋势。

  二、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树立绿色、低碳、循环的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坚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按照“政府扶持引导、企业市场化运作、农民积极参与、资源循环利用”的工作思路,持续完善兰州新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和尾菜处理利用运行体系,提升新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和尾菜处理利用工作水平,为农业绿色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三、建设内容和目标

  (一)地点和内容

  项目针对兰州新区各镇主要覆膜区和蔬菜种植区,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和尾菜处理利用工作。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1.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以奖代补。深入贯彻实施《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严格落实“新区牵头抓统筹、园区监督抓推进、乡镇组织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健全园区、镇、村、社四级网格化监管体系,推动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扶持龙头企业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巩固完善废旧地膜回收网络体系,引导地膜使用者履行回收责任,推动实现废旧农膜应收尽收,废旧农膜回收率稳定在85%以上。(责任单位:各园区农林水务局,新区农投集团)。

  (1)2025年3月底前,制定印发实施方案,完善工作专班,全面负责辖区废旧农膜回收监督和指导工作。督促辖区乡镇完善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专班,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划片包干,负责镇域内农投集团管理地块区域以外农膜使用、回收的组织、宣传和监督管理。农投集团负责管理地块的农膜使用和回收。

  (2)2025年4月底前,确定废旧农膜回收企业,签订农膜回收协议,明确回收任务、回收方式、回收价格、回收时限、回收区域、双方权责及奖补政策等详细条款。

  (3)2025年5月底前,在已建成的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基础上,通过增减网点、调整布局等方式,以乡镇为单位,完善1处以上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健全回收网络体系,完善回收运行机制,形成园区、镇全覆盖、运行有效的回收网络体系。新区农投集团建立1个废旧农膜回收网点。

  (4)紧盯春播、秋收两个关键节点,严把农膜经营、使用、回收三道关口,全面杜绝非国标农膜使用。结合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加强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推广力度,逐步引导种植主体使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探索完善农膜回收保证金等保障措施,确保农膜使用科学、回收到位。春播时,加强对种植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规模化种植主体监督检查和宣传引导,督促各种植主体必须使用符合标准的地膜,使用的农膜查验合格后方可覆膜。详细统计辖区覆膜面积和用量,建立农膜使用台账。秋收后,按照“谁使用、谁回收”的原则,及时组织开展农膜回收,10月底前完成50%以上回收任务,11月底前全面完成回收任务。集中回收时,组织人员现场核实回收质量和数量。回收的农膜必须全部缴至回收网点,建立农膜回收台账。农膜回收台账与使用台账要相互印证农膜回收率。

  (5)省级财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以奖代补资金用于扶持废旧农膜回收企业开展农膜回收。按照“谁回收、补贴谁”的原则,会同乡镇,组织农膜回收企业通过“以旧换新”或现金回收的方式开展农膜回收。11月底前牵头组织乡镇等相关单位验收,验收合格后对回收企业以奖代补。

  2.地膜残留监测。按照地膜残留监测全覆盖的原则和建立长期稳定连续的监测网络的要求,由新区农投集团制定《兰州新区2025年度农田地膜残留监测方案》,报我局备案后按时开展地膜残留监测,全面掌握地膜残留状况。5月10日前完成监测方案制定报送,10月20日前完成样品采集处理、监测数据填报工作,11月20日前完成监测结果上报工作。(责任单位:新区农投集团,配合单位:各园区农林水务局)。

  3.田间尾菜处理利用。省级财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田间尾菜处理利用补助资金主要对田间尾菜处理利用环节进行补助,因地制宜推广尾菜堆(沤)肥、直接还田、行间还田等处理利用技术,培训指导种植主体将尾菜就地就近处理利用,不断扩大田间尾菜治理面积,提高尾菜处理利用能力。资金主要用于采购田间堆肥所需防渗材料、包覆材料、腐解菌剂等物化材料及开展技术培训、宣传等方面。(责任单位:各园区农林水务局)。

  (1)2025年3月底前,会同辖区乡镇,制定实施方案,确定资金补助对象,签订尾菜处理利用协议,明确处理方式、区域及补助政策等条款,落实蔬菜种植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及农户尾菜处理利用主体责任。

  (2)牵头协调园区生态环保、市场监管等有关单位,统筹推进尾菜处理利用。组织辖区乡镇对尾菜处理开展督查,严防随意、违法倾倒尾菜。

  (3)按照“谁种植、谁处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会同乡镇,指导确定的实施主体,在尾菜产生季节,采用就地挖坑堆沤发酵、尾菜直接还田、自行捡拾喂养牲畜等处理方式,将尾菜就地就近处理利用,详细统计辖区尾菜产生数量和处理利用数量,建立规范的尾菜产生、处理利用台账和资金补助台账。

  4.2025年11月底前,按照园区实施方案,组织乡镇等相关单位验收、公示。

  (二)预期目标

  到2025年底,兰州新区废旧农膜回收加工网络体系进一步健全,市场化回收机制不断完善,农膜残留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废旧农膜回收率稳定在85%以上。

  到2025年底,兰州新区尾菜处理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尾菜处理利用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尾菜处理利用率达85%以上。

  四、资金使用计划

  2025年省上下达新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资金27万元,其中: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以奖代补资金15万元,地膜残留监测补助资金2万元,田间尾菜处理利用补助资金10万元。资金使用计划见下表:

  五、实施进度

  2025年2月:新区农林水务局制定印发实施方案,分配专项工作任务,会同新区财政局下达项目资金。

  2025年3月-11月:各园区农林水务局和新区农投集团制定《2025年省级财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实施。其中新区农投集团单独制定《兰州新区2025年度农田地膜残留监测方案》,组织农膜残留监测。所有方案于3月底前报我局备案。

  2025年12月:各园区农林水务局和新区农林集团对项目进行全面总结,对照项目任务开展绩效自评,形成绩效自评报告,报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备案。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园区农林水务局要切实履行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园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确定负责领导、专门人员,切实抓好项目实施。新区农投集团要专人负责,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网点,组织管理地块的农膜回收,及时开展农田地膜残留监测。项目实施期间,各园区和新区农投集团要健全项目管理制度,细化工作措施,强化任务落实,确保项目顺利开展,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强化政策落实。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尾菜处理利用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全面推广应用符合我省地方标准的地膜,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不符合我省地方标准地膜的违法行为。主动加强与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的协作,切实加大联合执法工作力度,形成监管合力,对辖区内所有农资经营门店进行专项检查,确保无不符合标准的地膜销售和使用。

  (三)健全工作机制。全面细化夯实新区、园区、乡镇各级工作职责,进一步健全“新区牵头抓统筹、园区监督抓推进、乡镇组织抓落实”工作机制,完善园区、镇、村、社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督促各级成立工作专班,确保农膜回收、尾菜处理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各项重点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

  严格资金监管。各园区农林水务局和新区农林集团要严格执行《甘肃省财政厅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甘财农〔2023〕80号)有关规定,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合理列支相关费用,加快预算执行,杜绝挤占挪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各园区农林水务局要将以奖代补资金与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目标、尾菜处理利用完成量挂钩,制定相应的奖补办法,筛选确定符合条件的废旧农膜回收企业和尾菜处理利用企业(专业合作社),签订包片回收协议、核实处理利用量,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台账资料,专项资金奖补情况要及时向社会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组织监督力度,确保2025年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有序推进。要积极组织有关企业、网点在保证辖区农膜“应收尽收”的情况下,按照“多收多奖、少收少奖”的原则,全力推进以奖代补政策落实,确保资金发挥效益,年度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五)加强宣传监管。各园区农林水务局要采取悬挂横幅、镇村微信群宣传、网站发布信息、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在辖区主要交通路口、人员密集的场所,农业生产重要时段,广泛宣传废旧农膜、尾菜等农业废弃物违法倾倒、掩埋焚烧的危害、资源化利用好处和相关法律规定,引导广大农膜使用者按规定使用地膜,主动对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道路渠系中散落的废旧农膜进行捡拾,履行回收义务。要善用、精用、严用法律赋权,对不按规定及时回收废旧农膜、随意弃置、掩埋或者焚烧废旧农膜的农膜使用者严肃处罚,办理一批典型案例,形成有力震慑。

  (六)严格绩效评价。省级财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执行绩效评价制度。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园区农林水务局和新区农投集团要每月20日前统计报送废旧农膜回收及尾菜处理利用情况统计表。项目实施结束后,各园区农林水务局和新区农投集团要对项目进行全面总结,开展绩效自评,形成绩效自评报告,于2025年12月10日前报新区农林水务局备案。

  附件:1.2025年省级财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资金分配表

  2.兰州新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附件1

  附件2

  兰州新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李 彬 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副组长:李江山 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农业农村科负责人

  王 瑞 兰州新区中川园区农林水务局局长

  高文全 兰州新区秦川园区农林水务局局长

  柯俊贤 兰州新区西岔园区农林水务局负责人

  苗承栋 兰州新区农投集团种植队队长

  成 员:张万安 兰州新区中川园区农林水务局副局长

  胡建利 兰州新区秦川园区农林水务局副局长

  白 俊 兰州新区西岔园区农林水务局副局长

  王爱银 兰州新区农投集团种植队副总经理

  李向婷 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执法监督与检疫科科副科长

  仇小康 兰州新区中川园区农林水务局干部

  骆生山 兰州新区秦川园区农林水务局干部

  张宏亮 兰州新区西岔园区农林水务局干部

网站地图